Jump to content

何謂五蘊?(PART III)


青陽德豐

Recommended Posts

  • 版主
Posted (edited)

本文承接《何謂五蘊?》:https://forum.buddha-to-be.net/topic/439-何謂五蘊?/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 

金剛經:

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降伏其心:所有一切眾生之類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。 如是滅渡無量、無數、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渡者。 何以故? 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

菩薩為何渡眾生? 因為菩薩無我相、無人相。 菩薩視他人如自己;視自己如他人;甚至視他人(彼)與自己(我)皆為空相。 因而,自己能離苦得樂,自然希望他人也能離苦得樂。 TA 雖渡脫眾生,但心中認為「實無眾生得滅渡者」,因為 TA 心中沒有我相、人相。

菩薩渡化眾生,為何沒有賢愚、貴賤、遠近、親仇、愛恨、恩怨之分,將了脫生死之法,普惠眾生? 因為菩薩沒有眾生相。

羅漢仍然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。

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

 

* 以上僅個人理解。 正確的解釋應該以法父將來出版的教典三為準!!

* 金剛經: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 

* 所有相皆是「緣起性空」。 空:啟粒子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Edited by 青陽德豐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謝謝 德豐師,請問 德豐師,

「菩薩為何渡眾生? 因為菩薩無我相、無人相。 菩薩視他人如自己;視自己如他人;甚至視他人(彼)與自己(我)皆為空相。 因而,自己能離苦得樂,自然希望他人也能離苦得樂。 TA 雖渡脫眾生,但心中認為「實無眾生得滅渡者」,因為 TA 心中沒有我相、人相。

菩薩渡化眾生,為何沒有賢愚、貴賤、遠近、親仇、愛恨、恩怨之分,將了脫生死之法,普惠眾生? 因為菩薩沒有眾生相。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菩薩渡化無量眾生。

但是TA心中視他人如自己,視自己如他人,自己與他人都是空相,心中沒有我相、人相。所以心中認為「實無眾生得渡者」

這是菩薩無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的基本層次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 

是的。 既然是無人相,也無眾生相。

 

 

 

 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謝謝 德豐師, 請問 德豐師:

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

菩薩渡人,不起分別心

 

這兩句話,意思就是本文的意思;

菩薩視他人如自己,視自己如他人,自己與他人都是空相,心中沒有我相、人相。

即使渡了無量眾生,心中認為「實無眾生得渡者」?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謝謝德豐師,請問德豐師:

菩薩渡化眾生,傳授眾生離苦得樂大法時,會教導十二因緣法,四聖諦,八正道,因果定律,自然法則;要嚴守戒律,捨棄對色界色身的愛戀,刻苦累積功德福德…。

因為要嚴守戒律,是非善惡,要分別的清清楚楚,不能造新業。

修八正道,累積功德福德,也要依正知見,不偏斜的,努力精進,不能懈怠。

但菩薩深知,這一切的一切,精準細微的道理與修煉,都是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的舍利子演變的一切法。

 

是故菩薩視他人如自己,視自己如他人,自己與他人都是空相,心中沒有我相、人相。

即使渡了無量眾生,心中認為「實無眾生得渡者」?

 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菩薩渡化眾生,傳授眾生離苦得樂大法時,會教導十二因緣法,四聖諦,八正道,因果定律,自然法則;要嚴守戒律,捨棄對色界色身的愛戀,刻苦累積功德福德…。

因為要嚴守戒律,是非善惡,要分別的清清楚楚,不能造新業。

修八正道,累積功德福德,也要依正知見,不偏斜的,努力精進,不能懈怠。

但菩薩深知,這一切的一切,精準細微的道理與修煉,都是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的舍利子演變的一切法。

* 是的。

* 即使菩薩渡脫無量眾生,但 TA 心中認為「實無眾生得渡者」,因為 TA 認知:受渡者(以及渡人者自己)也是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的舍利子所演變,也一樣都是空相。

 

* 以上個人理解。

 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謝謝德豐師,請問德豐師:

法父在「一萬億納幣的解惑」一文中寫道「行菩薩道艱苦、險難,在凡世間出出入入不容易,色身有一點點不注意、不小心、不克制……就可能造惡業,然後就會得到惡報。」

所以菩薩行事,謹慎而求精求善(法父會讓眾生得到最大的利益。)。

即使菩薩渡脫無量眾生,但 TA 心中認為「實無眾生得渡者」,因為 TA 認知:受渡者(以及渡人者自己)也是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的舍利子所演變,也一樣都是空相。

菩薩也具備了「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,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,無苦集滅道。」

以上兩個要件

1,無分別渡化眾生,注意到每一個細節。

2,渡脫無量眾生,實無眾生得渡者。

 

這兩個,是菩薩要具備的基本條件?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 

謝謝德豐師,

菩薩視他人如自己,視自己如他人,自己與他人都是空相,心中沒有我相、人相。

即使渡了無量眾生,心中認為「實無眾生得渡者」。

即使菩薩渡脫無量眾生,但 TA 心中認為「實無眾生得渡者」,因為 TA 認知:受渡者(以及渡人者自己 )也是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的舍利子所演變,也一樣都是空相。


以上是菩薩必需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土豆盆前輩,在「在佛教界都有哪些不切實際的口號」文章中有一段開示:

「  “同體大悲,普緣一切眾生。”

上面是一句大家都熟悉的佛教用語。

我明白作者想通過這句話表達什麼意思。

是想說佛的境界或是菩薩心腸。

是想說佛、菩薩救渡眾生出離三界的一種心態。

也就是想說,眾生的輪迴苦,就是佛、菩薩的輪迴苦;佛、菩薩理解眾生處境很苦,感同身受。

这里的大悲,指的是拔苦、拔地獄之苦与轮回之苦。

感同身受之意:眾生的苦,就是我的苦。

眾生,包括了一切有情。

佛若有這種心態,就不能成佛,因為渡眾生必須有報身,佛沒有報身。

菩薩也不可能有此心態。

1)菩薩懂因果,不會破壞因果,不會隨意去地獄裡面,釋放罪犯出來;

2)菩薩的能力有限,只能渡化有緣;

3)菩薩是懲惡揚善的高手,並不會與下地獄的罪犯有同體之感覺,只是可憐Ta進地獄,但還是要把Ta送進地獄行刑。菩薩也知道,地獄門前的袈裟在增多,知道也不能去救拔。因為地獄是果,是自食其果。

綜上所述:同體大悲,是不切實際的大話與空話,是用詞不當的口號,

不符合因果定律。

明知故犯,作繭自縛;屢教不改,罪加一等;善惡有報,苦樂自享;

同體大悲,此話怎講?」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這裡特別提出來,菩薩渡眾生的慈悲與正知見,跟“同體大悲,普緣一切眾生”,是不一樣的。
 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您需要創建一個帳戶或是登入才能回覆文章

您需要成為會員才能發表評論

Create an account

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. It's easy!

Register a new account

登入

現有會員按這裡登入

現在登入
×
×
  • Create New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