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mp to content

何謂五蘊?(PART II)


青陽德豐

Recommended Posts

  • 版主

本文承接《何謂五蘊?》:

https://forum.buddha-to-be.net/topic/439-何謂五蘊?/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 

因為:

1)啟粒子是「諸法空相」,

2)啟粒子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

所以:「諸法空相」也是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。

是故,空(諸法空相)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;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;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;無苦集滅道。

「空」雖然顯現各種假相,但它依舊是「空」,因為空(啟粒子)是不垢不淨的,也是不增不減、不生不滅的。

所以,我們只是虛幻地存在於世間!!   /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降伏其心:所有一切眾生之類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。如是滅渡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渡者。何以故?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(引申:菩薩必須捨棄:賢愚、貴賤、遠近、親仇、愛恨、恩怨。將了脫生死之法,普惠眾生。(請見教典一《走出現代佛教務區》p.79))  /若以色見我(如來)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   /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   /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    /所有眾生,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,何以故?⋯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

 

* 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。

* 以上只是個人理解;關於心經、金剛經的正確解釋,應該以法父將來出版的教典三為準!!

* 「如來」:釋迦牟尼傳法時尚未涅槃,仍是「妙覺菩薩」的身份。但「星雲內外聯合王國」特赦妙覺菩薩可以使用佛(如來)的名稱。(請見:教典一《走出現代佛教誤區》p.136。)《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皆為當時所講經文。

* 當「妙覺菩薩」完成任務、功德圓滿、斷除「根本無明」、進入「無餘涅槃」之後,這時的「法身」才是無上正等正覺。待星雲內外聯合王國認證後,即可稱「佛」(佛陀、如來)。(請見《走出現代佛教誤區》p.136。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Edited by 青陽德豐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謝謝德豐師,

謹發表一點個人淺見。 關於心經、金剛經的正確解釋,要以 法父將來出版的教典三為準。

1,心經,是 宇宙啟粒子概論。浩瀚宇宙,彌散著一種極細小的顆粒,是組成世界、肉體、靈魂、鬼、天堂人、法身等宇宙萬物的基礎能量。

啟粒子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,但可以變化成宇宙萬物。 

心經裡提到的“舍利子”,就是啟粒子,就是諸法空相,就是空。 意思就是變化萬千:一個靈魂若投生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,就會有五蘊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,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,十二處(六根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六境: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,十八界(六根界+六境界+六識界)。
一個菩薩沒有投生人間,在納界,就是「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身香味觸法,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(無十八界),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,無苦集滅道。」無智亦無得。

這個千變萬化,一直遵守著「因果定律」「自然法則」,這兩個浩瀚宇宙,永遠不變的規則。 不論投生到哪個世界,都是這個定律。

2,金剛經:
[2A],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降伏其心:所有一切眾生之類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。如是滅渡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渡者。何以故?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

這一段,應該分成兩個不同概念的兩段: 前一段,到「何以故?」就結束了, 下一段另外講一個概念。
所有一切眾生之類…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,實無眾生得滅渡者。何以故?
菩薩渡眾生,主要是讓眾生入“有餘涅槃”,如果講到“無餘涅槃”,自然不會有眾生能入無餘涅槃。 假設:A菩薩渡眾生B,入有餘涅槃後,B要入無餘涅槃,還是要B自己,無量劫的行菩薩道、了業,進入等覺菩薩,才有機會入無餘涅槃。
何以故?是釋迦佛提問門徒的。

若菩薩有我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 菩薩行菩薩道,不會起分別心,不管有緣眾生有什麼相,一律普施正法。

 [2B ],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   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  

不能以一種“相”認識佛陀,不能用一種形式解釋佛陀,不能習一種方法而成就佛陀。一個行者見到佛陀,要具備修行,功德與因緣。 如果只有『見諸相非相』,未必能夠見如來。

[2C]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    所有眾生,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,何以故?⋯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

簡單複習一下,教典裡提到修心的部份:
❶…心法是大法。佛經數千卷,總結一下中心思想,就是修心。修心不能離開修禪;修煉“涅槃”離不開禪定。
❷提升能量層級的”十心“:誠心、信心、虛心、恆心、悟心、精進心、寬容心、憐憫心、慈悲心、奉獻心。
❸深悟、苦修、巧練。
其中的苦修,就是修德與修心。修心,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。
❹青陽禪法三要素——“三調”:調身、調息、調心(把心情調整平靜),使用的方法是“‘以一念代萬念”。
❺提高思想境界;徹悟宇宙人生的真諦,嚴守戒律,修高層次的忍辱;斷除對“色界”、“色身”的愛戀。不再愛戀“色界”、“色身”的一切人、事、物。
❻不動心: 萬佛王對 師父說的話「…沒有男相、女相之分別,…能做到“不動心”就可以了」。
意思是:可以了知一切事,分析一切事,但是不會有情緒影響內心。
……。

佛教傳入中土,是處於佛教的相法時期。許多大菩薩降世,各建名山,各顯神通,後人加以演繹,出現了諸如般若系,唯識系等等的, 論述, 格局龐大,一般學佛者很難短時間弄清楚。如果套入AI 人工智慧運算,可以實時瞬間的分析出人心人性。 但是人心人性變化如波濤海浪,變化萬千。   就是——
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

逐漸的,佛教進入末法時期, 青陽教典誕生。法父有一篇文章:修禪,解密,入顯。 入顯的意思有兩個:一是修正佛教的經典,破解傳統佛教精髓,使傳統佛教精髓得到昇華;二是用淺顯的文字,讓每個眾生能一看就明白教典、法雲論壇中佛教的真諦。

法父金句:真訣幾句話,假訣書萬卷。


 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。關於心經、金剛經的正確解釋,應該以法父將來出版的教典三為準。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慧原 您好!

《心經》所說的「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⋯⋯」並非僅限於「納界」。

空是無所不在的。 因為:啟粒子(空)是不生不滅(無始無終)、不垢不淨(質量不變)、不增不減(數量不變)的。

啟粒子,色「即是」空,空「即是」色;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 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渡一切苦厄。 (「照見五蘊皆空」主要是在人間進行,不是在納界。 其最終結果則是「究竟涅槃」。)

以上請參考。

 

😀😀

Edited by 青陽德豐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謝謝 德豐師慈悲說明,

自在菩薩,投生人間時,照見五蘊皆空,故能度一切苦厄。五蘊,就是人的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

人間以外的空間,就是「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…,無苦集滅道。」。

 

菩薩無數次投生人間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,最終結果是「究竟涅槃」。

 

 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慧原 您好!

凡間眾生有「色受想行識、眼耳鼻舌身意、色聲香味觸法、⋯⋯乃至苦集滅道」等現象。 菩薩轉世凡間也會顯現這些現象。

這些現象來自「因緣」的作用。

但是菩薩能行般若波羅蜜多,能照見五蘊皆空,因此具備此理念:「”空” 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⋯⋯乃至無苦集滅道。」(至於如何得此結論,心經中有解釋。)

所以菩薩雖屢屢轉世渡眾,但 TA 心無罣礙;因此,雖處凡間,卻無恐怖、遠離顛倒夢想,不再造作新業,最終覺行圓滿,也了盡宿業,究竟涅槃。

一般眾生不具般若智慧,故心有罣礙、有恐怖,被各種顛倒夢想縈繞無法脫離,繼而造各種業、受各種苦。

 

* 以上個人看法。敬請參考。 😀😀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Edited by 青陽德豐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謝謝德豐師慈悲教誨,

菩薩轉世凡間,也會顯現五蘊的現象。

菩薩明白五蘊皆空,明白苦集滅道,明白“老死盡”脫離輪迴的方法。

更深一層的明白,從投生凡間,有五蘊,到老死盡“有餘涅槃”,也是啟粒子的變化——因果定律與自然法則的變化。 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…,無苦集滅道。 
所以能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
“深”般若波羅密多,“深”是否是這個更深層次的般若波羅密多「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…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」?

菩薩喝迷魂湯後轉世, 原魂潛移默化的讓陽魂能認識、瞭解,並行深般若波羅密多。 如果沒有得到佛或大菩薩授記, 自己堅定的“心力”,是否就是心經中說的「大神咒,大明咒,無等等咒」?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“深”般若波羅密多,“深”是否是這個更深層次的般若波羅密多「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…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」?

* 是的。

 

菩薩喝迷魂湯後轉世, 原魂潛移默化的讓陽魂能認識、瞭解,並行深般若波羅密多。 如果沒有得到佛或大菩薩授記, 自己堅定的“心力”,是否就是心經中說的「大神咒,大明咒,無等等咒」?

* 「大神咒、大明咒、無上咒、無等等咒」是指「般若波羅蜜多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謝謝德豐師慈悲教誨,

般若波羅密多,是大神咒,大明咒,無上咒,無等等咒。

因為,明白般若波羅密多,並念誦之,是可以產生念力。

就如同默念「拜通青陽身外身」,也是在持「大神咒,大明咒」一樣?

還是般若波羅密多,是要明白,銘記在心,並且實踐在生活中?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應是後者。

更何況,經末雖另外附了一個「咒」(揭諦揭諦。波羅揭諦。波羅僧揭諦。菩提薩婆訶) ,但由於語言關係,我們並不瞭解其意思,就算唸誦了也無意義。

 

就如同默念「拜通青陽身外身」,也是在持「大神咒,大明咒」一樣?

* 「拜通青陽身外身」不是《心經》上所描述的「大神咒,大明咒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Edited by 青陽德豐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謝謝 德豐師慈悲教誨,

引用教典二的金句:

《心經》是數千卷經典的精華。如果一個修煉者,把心性修煉至高層次,即是擁有了大成就。

拜通青陽身外身!
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 

觀: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渡一切苦厄。 (先講結論)

為何說色身「五蘊皆空」?

因為:

啟粒子,色不異色,空不異色;啟粒子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 

怎麼說?

因為:

1)啟粒子是「諸法空相」(啟粒子由於因緣關係,「形成」萬物、「產生」萬事;當萬事萬物歸「空」,只有啟粒子),

2)啟粒子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(宇宙充斥啟粒子,啟粒子無始無終、質量不變、數量不變),

由 1)、2)可以得知:

「諸法空相」也是一樣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。

是故,空(諸法空相)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。 (既然空中無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所構成的「五蘊色身」,當然也就:空中無「色身」的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;空中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了,亦無老死盡;空中無苦集滅道。)  這是因為:「空」雖呈現萬相,它依舊是空。 因為,啟粒子(空)是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的。 所以不管啟粒子顯現了什麼,它,就是啟粒子(空)。

既然說空中無色,所以說色不異空;更直接地說:色即是空。 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

所以說:啟粒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啟粒子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

這也就是:五蘊皆空。

(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。)

自在菩薩依般若波羅蜜多(行深般若波羅蜜多)故,照見五蘊皆空,故心無罣礙。 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(渡一切苦厄)。 (「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」回應一開頭的「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渡一切苦厄」。)

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(無上正等正覺)。

故知: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

 

* 以上個人理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Edited by 青陽德豐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版主

菩薩 - 心無罣礙

佛陀 - 佛性無求

😀😀





* 「佛陀」、「佛性」:釋迦牟尼傳法時尚未涅槃,仍是「妙覺菩薩」的身份。 但「星雲內外聯合王國」特赦妙覺菩薩可以使用佛的名稱。(請見:教典一《走出現代佛教誤區》p.136)

 

* 當「妙覺菩薩」完成任務、功德圓滿、斷除「根本無明」、進入「無餘涅槃」之後,這時的「法身」才是無上正等正覺。待星雲內外聯合王國認證後,即可稱「佛」(佛陀)。(《走出現代佛教誤區》p.136。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Edited by 青陽德豐
鏈接到評論
分享到其它平台

  • 青陽德豐 changed the title to 何謂五蘊?(PART II)

您需要創建一個帳戶或是登入才能回覆文章

您需要成為會員才能發表評論

Create an account

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. It's easy!

Register a new account

登入

現有會員按這裡登入

現在登入
×
×
  • Create New...